查看原文
其他

智启教育,新质未来!北京师范大学推动智慧教育创新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工程,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教育征程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其中,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示范工程”,落实《北京师范大学“互联网+教育”改革创新行动计划》,以学校层面的教育数字化转型为示范,凝练模式、标准和体制机制,引领构建社会层面的终身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5G+智慧育人综合应用试点”项目获评全国典型项目,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基础教育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入选北京市首批联合研发平台。





北京师范大学

“5G+智慧育人综合应用试点项目”

入选国家级项目



近日,工信部和教育部公布了“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全国典型项目和通过验收名单,北师大“5G+智慧育人综合应用试点”项目通过验收,荣获全国典型项目。


北京师范大学“5G+智慧育人综合应用试点项目”

入选国家级项目


项目背景

为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5G发展、加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实施,促进5G与教育融合创新发展,按照“育人为本、多方协同、问题导向、深度融合”的原则,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联合开展“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项目,通过征集并遴选一批利用5G网络的教育信息化最佳实践和解决方案,培育一批以5G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通信技术与教育教学创新融合的典型应用,树立一批可复制推广、可规模应用的发展标杆,为推动“5G+智慧教育”创新发展提供经验,助力教育高质量发展。本次“5G+智慧教育”应用试点全国典型项目共44个。


北师大整合校内优势力量申报融合类项目,由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牵头,联合校内互联网教育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未来教育高精尖创新中心、马克思主义学院、体育与运动学院、人工智能学院、地理科学学部、心理学部、化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美育中心等单位共同完成。



5G技术具有高速率、低时延、大带宽、泛连接等优势,对于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提供了强大动能。项目按照围绕德、智、体、美、实践领域,面向服务基础教育、高等教育、开放教育,创新5G+智慧育人模式,围绕互动教学、综合评价、智慧校园三个方向,完成14个子项目,形成了一批5G融合应用成果。



“5G+智慧育人综合应用试点”项目内容


积极推进5G+互动教学,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创新5G+思政教育模式,形成一批实践教学数字资源;建成5G+AI教学云平台,形成“同上一堂课”解决方案;推出5G+教师教育实习实践指导平台,实现远程智能诊课;3个放射化学虚拟仿真实验软件(含移动版、VR版)投入使用,建成生物学科研训练平台移动端及2个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建成大学生抑郁/睡眠干预、大学生焦虑/自我干预2款小程序,依托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健康服务中心面向社会开放应用;建成5G+野外实习助手,解决野外实习“喊课”问题;建成智慧美育管理系统,服务美育实践管理;在教八楼建成沉浸式、AR全息、混合虚实等7种类型共10间新型智慧教室,服务线上线下融合式教学创新。


形成一批思政课实践教学数字资源

5G+协同教学跨校区学习环境

基于5G技术开展远程智能诊课

化学、生物学虚拟仿真实验(含移动版、VR版)

利用野外实习助手开展自然地理综合野外实习

大学生抑郁/睡眠干预、大学生焦虑/自我干预2款小程序


开展“5G+综合评价”应用,推动教育评价方法和技术创新。AI体育课后运动训练测评系统已上线运行,编制“陈一冰极简运动训练”系列课程,实现学生训练视频AI分析与评价,构建“家-校-社共育”新型体育教育模式。建成“AI+”课堂教学智能评测系统,实现基于AI的课堂多维度评测分析与可视化展示,创新高校课堂教学评价模式,促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开发完成学生学习状况与心理健康自动化评价系统,学生学习状况和心理健康自动化评价3项应用,创新教育评价方式。


AI体育课后运动训练测评系统

“AI+”课堂教学智能评测


推进“5G+智慧校园”建设,打造高速全连、绿色智能的校园服务。完善5G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校园室内外5G信号全覆盖。建成5G校园专网,在运营商侧使用共享式UPF,通过专线接入校园内网,在校园网侧认证网关,通过GRE隧道验证接入,成为北京首家具备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三家运营商5G专网的高校,实现“四网融合”,师生在校外即可无感知、高速度、低时延访问校内资源,实现泛在连接。此外,丰富5G+无边界科研环境,面向科研团队提供AI智能平台、云存储等科研信息化工具,支撑科研协作。综合利用5G网络、物联网终端、移动互联等先进技术建成物联网基础设施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接入智能门锁、智能井盖、智能电表、停车场、高清摄像头等九类物联网终端,支撑绿色校园建设。


5G+校园专网架构

物联网基础设施公共管理与服务平台


项目以“5G+智慧育人”融合应用、打造“5G+智慧高校”示范为核心,突出移动化、虚拟化、大连接特点,有效融合多种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围绕德智体美实践等领域,形成16个应用场景、10个推广模式、20套系统产品,一批成果已落地实施推广,在助力教学创新改革、教育质量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面向服务国家战略、引领教师教育发展方面提供保障支撑。




北京师范大学联合主编

《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



10月26日,2024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会上发布了《北京市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以下简称《指南》)。《指南》由北京市教委委托,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牵头,联合北京师范大学、北京智源人工智能研究院共同研制。北京师范大学为三家主编单位之一,副校长汪明为编委会组长,人工智能学院教授黄华为编委会副组长,教育学部教授童莉莉为核心编写人员,在《指南》研制中发挥重要作用。


2024年北京市数字教育工作推进会在北京师范大学召开


《指南》是由我国省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委托研制并发布的首份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指南,旨在对学校教育应用人工智能进行引导和规范,全面涵盖了人工智能在学校教育中以“智”助教、以“智”助学、以“智”助评、以“智”助育、以“智”助研、以“智”助管等六大重点应用领域,并对其中29个典型场景提出了引导和规范,为教育工作者提供系统化的指导,帮助他们将新技术更好地融入到教学与管理中。《指南》对学校的教育人工智能应用作出规范要求,明确了学校引进人工智能教育产品的准入标准、审批流程以及监管政策,指导学校、师生稳妥、有序地开展应用实践。此次发布的《指南》是北京市打造“人工智能+教育”标杆应用工程,建立教育领域人工智能应用的政策监管体系的关键举措之一。




北京师范大学入选首批

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



北京市人工智能创新策源地引领推介活动于9月26日召开,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现场发布了首批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并完成了相关签约仪式。


北京师范大学入选首批北京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


由北京市教育委员会指导,北京师范大学牵头建设的“基础教育北京市人工智能应用场景联合研发平台”是首批联合研发平台之一。依托该联合研发平台,北京师范大学人工智能学院将与好未来公司研发基础教育大模型可参考的技术规范、开放的评测平台、开源的基座大模型以及基于大模型的基础教育应用解决方案。





-bnuweixin-


来源:信息化建设办公室/信息网络中心、

人工智能学院

排版:张宇琪、叶晨灏

责任编辑:姜思宇、岳天舒


投稿/加入我们:xwzx@bnu.edu.cn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师范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